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立足创新、深耕科研 ——2020年度重庆轨道院喜获21项国家专利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12/30 来源:本站 浏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间的竞争重心也逐渐转移到科技创新的竞争,因此,科技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我司重要的业务板块之一,科研创新一直是我司立足市场、发展壮大的原动力。从跨座式单轨核心技术,到地下工程大断面隧道开挖工法,再到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融合发展等新兴领域,我司一直致力于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科研与创新,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20年度共计获21项国家专利授权,涵盖了大断面隧道开挖工法、竖井支护体系、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开挖及支护、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接驳等多个领域。

微信图片_20201230184439.png

    边墙岩层陡倾的双洞小净距大断面暗挖 隧道施工工法

    重庆地铁环线涂山站是我国第一座双洞四线暗挖且具有越行功能的车站。车站断面为双洞两层马蹄形断面,单洞开挖宽度约22m,单洞开挖断面约380㎡,两洞开挖净距不足20m,为超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同时,根据地勘报告,涂山站位于陡倾岩层的不利围岩地质条件中。

由于涂山站隧道工程兼具边墙岩层陡倾、超大断面小净距两种特点,目前针对此类暗挖隧道工程的设计规范、设计理论和工程实例无法很好地指导涂山站的设计与施工。为解决涂山站设计、施工难题,轨道设计院环线项目组成立专项科研小组,结合现行设计规范、理论、工程实例等,开展科研攻关。

微信图片_20201230184612.png

    项目组采用联合支护设计理论,解决岩层陡倾下的大跨度暗挖车站边墙偏压难题,并通过合理组织隧道开挖步序,减小双洞开挖之间相互影响,保证周边围岩和中间岩柱的稳定。其科研成果《边墙岩层陡倾的双洞小净距大断面暗挖隧道施工工法》获国家发明专利,为我司独创工法,已成功应用于涂山站的建设,对车站安全、高效地建设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主城区轨道与地面公交换乘整体提升项目

    主城区轨道与地面公交换乘整体提升项目是我市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项目组从“绿化优先、环境友好、功能提升、形象提升”等几方面入手,对全市一百余个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公交站点进行了优化和重新设计,并通过公交站台和风雨连廊的设计,强化公交、轨道一体化换乘的有机衔接,首次提出“轨道出入口与公交站一体化站台”的概念。轨道出入口与公交站台的一体化设计,有效改善了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接驳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和市民的幸福感。目前,该设计已成功获国家专利授权,有望在重庆轨道交通“第四期”线路建设中推广。

微信图片_20201230184712.png

    一个城市的细节往往体现出城市的风貌,而公交站台作为城市道路设施重要构成元素,不仅有交通标志作用,还有一定的景观作用。项目组在开展公交站台和风雨连廊设计时,除着重考虑其自身功能的体现外,还关注其对城市景观的改善和提升。目前,该院设计的多个公交站台和风雨连廊已获外观专利授权,更多试点站点正在计划中,市民们在不久的将来便能体验别具一格的公交站台和风雨连廊。

微信图片_20201230184758.jpg

    上述两个项目只是轨道设计院在科研创新中一个缩影,其专利成果更是2020年众多科研成果中的一小部分。今后,轨道设计院将深刻把握科技创新的时代背景,在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继续加大科研创新的投入力度,完善科研创新体系,进一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立足创新、深耕科研,助力重庆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和行业的转型升级,也为立足重庆,走向全国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