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设计创新引领建设新速度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5/4/18 来源:本站 浏览:次
4月18日,重庆轨道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猛带队深入一线调研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重庆东站段工程(以下简称“6东延工程”)设计服务工作,公司外部董事林静、孙宇玲,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邹光炯参加。
6东延工程是主城区连接重庆东站的重要通道,重庆轨道交通网络的关键一环。重庆轨道设计院作为6东延工程的设计单位,以卓越的设计理念和前沿的技术应用,融入多项创新实践,致力提供多方满意设计服务。
创新设计,高效利用城市空间
6东延工程线路下穿重庆东站前核心区TOD地块,面临两大核心问题:一是建设需匹配东站通车节点,工期高度紧张;二是上盖 TOD 城市综合体尚处方案研究阶段,需统筹协调地下轨道与上部开发时序。设计团队通过“轨道+开发”包容性设计实现协同建设,不仅节约土建投资超1000万元,更实现了城市空间的高效集约利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将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开发有机结合,既满足了交通需求,又提升了土地价值,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绿色低碳,打造示范线
6东延工程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率先采用高架站光伏发电系统、穿越生态湿地超浅埋盾构抗浮专利技术、绿建“二星级”标准等举措,助力打造低碳示范线。其中,百乐园站与刘家坪站光伏供电面积达400m²,碳排放量降低显著,为城市节能减排作出积极贡献。桃花桥站结合20米高差地形,采用明挖浅埋技术,降低出入口提升高度;便民服务设施增设排水系统措施,提升商业价值。绿色低碳的设计与技术应用,彰显了重庆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典范。
独立运营过渡方案,保障运营连续性
本线创新采用“独立运营过渡至贯通运营”方案,充分考虑了轨道交通网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确保了市民出行的顺畅与安全,有效避免既有线停运风险,降低社会影响。待27号线开通后,6东延工程将无缝衔接。
智能化管理,刷新建设新速度
6东延工程推行“能盾则盾”理念,优化盾构工期筹划,助力实现隧道工程信息化、智能化管理。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保障4.5km地下段高效贯通,刷新了重庆轨道建设的新速度。设计团队全面增强设计服务,高效匹配项目进度,按质按量提供图纸,方案确定后两个月开始首桩施工,为项目顺利完工奠定坚实基础。调研过程中,王猛与重庆轨道集团项目四公司副总经理兼项目负责人邹羽、电建铁路重庆公司副总经理兼6东延指挥长李维雍、副总工程师兼6东延总包项目经理陈德强共同查看现场,听取了车站改造情况汇报,重点考察了高架站光伏系统与既有线接驳优化情况,并与项目团队深入交流。王猛强调,一是要将6东延创新经验转化为可推广成果,为重庆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和技术支持;二是从设计到运营,确保技术落地与后续服务无缝衔接,保障轨道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三是深化数据共享与智能运维,为市民提供更安全、舒适、高效的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