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深入实施科改示范行动 全力开创公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2/9/6 来源:本站 浏览:

重庆轨道院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改革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重庆轨道院坚决贯彻落实重庆市国资委和交通开投集团决策部署,以实施“科改示范行动”为契机,通过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创新活力,为企业快速发展注入了源源动力。


坚持党的领导,强“根”固“魂”

重庆轨道院党委始终把牢“两个一以贯之”改革方向,修订完善了《公司章程》《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实施办法》,健全“三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形成以公司章程为核心的“1+N”制度体系,夯实公司治理基础,健全完善法人治理机制。着力推动董事会配齐建强,促进公司规范高效决策。公司7名董事中,有4名外部董事为投资建设、战略管理领域的专家,为公司改革发展精准“把脉”,疏通“痛点”,开出“良方”。同时,在科改示范行动中,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推进科改工作,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


依托优势平台,提升创新实力

公司现有重庆市新型研发机构、重庆市城市单轨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庆市博士后工作站共3个创新平台。依托创新平台加速布局创新产业体系,重点在城市轨道交通工业化建造方面进行技术攻关,联合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共同开展工业化建造科研课题研究项目,重点对跨座式单轨轨道梁、高架车站、高架桥墩、箱梁、预制道床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研究,目前已拥有跨座式单轨新型梁桥体系、山地城市高架箱梁装配式体系、轻型预制整体道床等科研成果7项,已有6项研究成果在中车长客试车线、三号线技术改造工程、九号线一期工程等项目实现转化应用。


强化考核引导,做强创新主体

重庆轨道院连续多年高质量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科研创新考核指标。特别是2021年,“获得专利授权”和“科研项目申报”两项考核指标分别超额完成50%、200%;研发占比达到4.3%。同时,重庆轨道院还将创新考核目标、人才建设等指标纳入经理层任期责任书和年度经营目标、部门绩效考核范畴,切实加强科技创新考核导向。


加强科技投入,激发创新活力

重庆轨道院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按照整体谋划、稳步推进、渐成体系的思路,建立起研发投入良性运转机制。2021年,公司75名科技人员收入超过公司人均收入的32%。2022年,在重庆交通开投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对科研人员工资和科研创新奖励进行单列管理,进一步为公司科技创新注入了活力。


兑现人才奖励,积聚创新高地

整合平台、人才、技术集聚和溢出效应,严格落实人才奖励政策,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聚拢。公司依据相关政策对1名“重庆英才”员工和1名引进的高层次技术人员进展了专项奖励。目前,正在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大力支持下,探索建立骨干核心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着手组建“专职科研创新团队”,通过内部选拔、吸收博士后驻站人员、使用高校实习生等一系列措施,为企业科研工作提供更加充分的理论环境和实践基础。


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创新保障

为打破简单“以文识人”“以证取人”的人才评价机制,构建思想品德、专业能力和科研业绩等综合定量评价机制,分类建立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强化对科技创新的正向激励,制定《科技人才评价暂行管理办法》和《科技创新奖励暂行管理办法》。严格按照‘三个区分开来’正确看待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的失误错误,印发《“容错纠错”机制实施办法(试行)》,明确在推动发展、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维护稳定、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出现失误和错误,但不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综合考虑动机态度、客观条件、后果影响等因素,符合本规定的适用情形,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关心、爱护人才工作氛围,为干事者撑腰,为创新者担当,为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营造勇于担当实干的良好氛围。

2021年,公司在科技创新的动力牵引下,全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催生高新产业创新动力、激发创新生态活力,增强科技创新对公司经营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14.10%,资产负债率下降至21.0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双丰收。

重庆轨道院将继续按照重庆市国资委和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决策部署,在巩固“科改示范行动”阶段性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改革力度,激发内生动力,扎实做好科技创新工作,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促进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