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重庆轨道再升级——述4、5、环三线互联互通背后的故事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1/12/28 来源:本站 浏览:次
12月28日,重庆轨道互联互通再升级,从4号线和环线两线之间开行直快车,升级到4、5、环线三线之间的直快车,从“人换乘”到“车换线”,从列车跨线运行到三线互联互通,重庆轨道交通运行再次实现自我超越。得知这一讯息,我们振奋惊喜,却并不意外,甚至一直都在殷殷期盼这一天的到来,因为这是所有重庆轨道院人多年以来砥砺创新、攻坚克难、共同努力成果逐步的兑现。
多线互联互通在合适的时候会到来,却不会缺席,这是新时代社会人们向往美好生活、出行需求向“多线路少换乘”升级的必然产物。早在10年以前,重庆轨道院就预见到了这一点,并积极开启了从研究探索到设计实施的漫漫长路……
探索实施
互联互通研究雏形
2012年重庆轨道院与重庆轨道集团以及两家德国咨询公司一起对德国S-Bahn共轨运行模式进行研究。以市郊铁路璧山至铜梁线工程(以下简称璧铜线)作为试验线,研究采用双流制列车,实现与1号线的互联互通,虽然最后规划调整,从快速进入中心城区的角度出发,璧铜线改为衔接城轨快线,相关研究理念及成果应用在了江津至跳蹬线工程预可行性研究中,并在后续的工程建设中得以实践,为后面城轨普线网的互联互通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互联互通实施奠基
2013年,重庆轨道院以重庆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线网设计建设为契机,与重庆轨道集团、北京交通大学共同研究适宜重庆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行研究,并在重庆市建委成立了科研项目,提出了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线网网络化运行的设计导则。
理念先行,行动为基。为方便人们快速通达重大交通枢纽、商圈等重要客流集散地,重庆轨道院不拘泥于单线、双线,眼光放至整个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线网。在网络化运行工程可行性研究中,对线网跨线、越行方案深研究、慎推敲,提出设置5座跨线站以及多座越行站,可开行单线快速车,两线跨线与越行结合的直快车,甚至4、5号线和环线三线跨线与越行结合的直快车,并一一在后续设计建设中予以落实。
另外重庆轨道院摒弃国外通过在列车上加装多套设备的方式,率先研究通过制定开放性的标准,实现基于统一标准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互联互通”,这是全国甚至全球领先的模式,助力实现真正意义的“互联互通”。
据悉,三线互联互通直快车运营区段为唐家沱站~民安大道站~重庆西站~跳磴站,停靠唐家沱、头塘、重庆北站北广场、民安大道、冉家坝、沙坪坝、重庆图书馆、上桥、重庆西站、金建路、华岩中心、跳磴共12座车站,与普通车相比,全程少停16个站,考虑平均候车及换乘步行时间,乘客可节约出行时间33分钟,不仅更加快捷,还解决了当前5号线分段运营产生的过江问题。直快车发车间隔约为30分钟,不影响普通车运行时间。
重庆轨道院在重庆轨道互联互通方面多年耕耘终结果,期待未来随着更多线路的开通,有更多的运行方式解锁,届时人们的出行选择会更加的丰富和便捷,生活将更加美好。重庆轨道院也将一如既往,步步耕耘,在致力于为人们打造美好出行的路上越走越远。